2025年新加坡移民攻略:门槛、误区与高通过率路径一次说清

今天我们再次为大家系统梳理:2025年,新加坡移民到底还有哪些“门”可以进?到底哪一类人,更容易获得PR(永久居民)身份?

一、首先,明确你的目标

移民新加坡的路径很多,不同路径的起点和终点并不相同。我们建议在规划前,先自问一句:

  • 你是希望获得一个合法居留身份?
  • 你是希望通过路径最终获得PR甚至入籍?
  • 还是你只是打算先建立一个“跳板”,方便将来全球身份的整合?

方向不明确,很容易在中途走弯路、耗时间、错投资。

官方数据先看清:PR依然有人在拿,但标准更清晰

报告亮点:根据2024年新加坡人口简报(Population in Brief 2024)的数据,从2019年到2023年:

  • 每年约有22,400人获得公民身份;
  • 每年约有32,600人获得永久居民(PR)身份。

相较于2014至2018年,这一数据有明显上升。但值得注意的是:

  • 新加坡2024年总人口达到604万,比疫情前增长超过60万人。
  • PR竞争更加激烈,平均获批率下降明显。
  • 高学历、高收入、高融合度,成为新三大门槛。

哪些人更容易通过?

来自官方与部长访谈信息,我们总结出以下四类人群,更容易获批PR:

  1. 年轻就来新加坡:数据显示,20岁以下获批公民者最多;
  2. 中青年阶段申请PR成功率更高:31至40岁申请人最多;
  3. 拥有良好学历背景:超过80%的新移民拥有中学以上学历;
  4. 来自亚洲国家,尤其是东南亚的申请人,占比超90%。

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指出:新加坡看重“申请人与本地社会的融合度”,包括是否有家属、是否接受过本地教育、居住年限、是否已服兵役等因素。

二、三大主流移民通道全解析

一类:资本类移民(“花钱”类型)

1、全球商业投资者计划(GIP)

实体企业投资(方案A):投资1000万及以上新币设立或扩展新加坡业务。

基金投资(方案B):投资2500万新币于指定的GIP基金。

家族办公室(方案C):设立管理规模不低于2亿新币的单一家族理财办公室,其中不少于5000万新币需投入下列4个投资类别(不限于一个类别):
①在新加坡批准的交易所上市的股票、房地产投资信托(REITS)或商业信托(Business Trusts)
②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查询系统中列出的合格债务证券 ③由新加坡持牌/注册经理或金融机构所发行的基金 ④对新加坡非上市公司的私募股权投资

2、家族办公室(13O/13U/13D税务豁免结构)

1、申请时资产规模必须拥有至少$2000w(13O)/ $5000w(13U)/ 建议$500w以上(13D)。

2、投资策略必须获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(MAS)的批准,且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更改。

三大方案核心差异表

3、私人投资公司+EP通道(实操性最强)

通过在新加坡注册以投资为主营业务的私人投资公司(PIC),申请人可以成为公司的股东、董事或专业投资者,并以此身份申请新加坡的工作准证。此途径进入门槛相对友好,是当前PR获批率最高的路径之一。

4、创业准证(EntrePass)

此项目对申请人无学历要求,但需要有一定工作或经商经验,或是拥有创新的行业项目。

批准后需在新加坡建立公司,并正常运作。获得创业准证后您可以通过申请家属证,使您的家人(配偶和未婚子女21岁以下)到新加坡。商业入境持有人有资格申请新加坡的永久居留权。

二类:就业类移民(“技术”类型)

1、就业准证 EP Employment Pass

EP是新加坡设置的给外国专业人士(管理层,主管或专业职位)提供的工作准证。就业准证(EP)通常第一次批准的期限为1-2年在其后到期的时间前可以续签。

申请人不仅月薪需满足5600新币,(其中金融服务业则需要更高一些:6200新币)。且还需通过COMPASS积分系统打分。

当月薪在6000新币以上即可申请家属准证,12000薪水以上可申请父母长期探访准证(LTVP)。

2、S Pass(SP)和Work Permit(WP)

再者就是此类SP、WP等工作准证。这类适合技职型申请人,也是就业移民的起点通道之一。

blank

三类:学术类移民(“留学”路线)

1、新加坡DP准证+自雇EP

这也是许多家长和留学生忽略的一个路径,即新加坡DP准证+自雇EP!

选择自雇EP项目,先完成注册新加坡公司全流程,家长作为主申请人获批EP准证,后面可以为家属、子女拿DP/LTVP。最大化实现全家共同移民的蓝图。

持DP的子女(未满21岁)在新加坡可以直接申请入读本地学校(包括政府学校、政府资助学校或国际学校),无需额外申请STP,简化了手续。这使得DP准证持有人更快进入教育体系。

通过 “创业→移民→教育”三位一体 的规划,DP准证不仅是身份跳板,更是撬动教育资源与税务优化的杠杆。关键在于 早期绑定子女教育需求 ,将企业运营与家庭目标深度融合,最终实现 “身份、财富、教育” 的多重增值。

这些“套路”容易被拒,新加坡不要这样的人:

  • 只看重新加坡护照的便利性;
  • 作为跳板移民第三国(如澳洲、美国);
  • 企图避税而不参与本地经济;
  • 男孩不打算服国民役(PR义务);
  • 与新加坡毫无连接点,完全没有本地生活基础。

最后的建议:移民≠产品,PR≠一劳永逸。我们常说,“移民是一场系统性工程,不是下单买东西”。尤其是在2025年的新加坡,不仅要有资金、学历、背景,更要有策略、落地路径和合规经营。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新加坡移民的内容,欢迎浏览绿野移民的其他页面。

相关推荐

blank 关注我们
error: 了解更多移民项目,请致电4008520860